地衣:李继开个展
展期:2022.1.8—4.9
地点: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策展人:刘鸿萧
学术主持:杜曦云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于2022年1月8日举办“地衣:李继开个展”,本次展览是2006年以来李继开于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第四次个展,将展出艺术家创作的最新绘画作品,展览展至2022年4月9日。

展览现场

作品

地衣
162×287cm
布面丙烯
2021

密林帐篷
60×70cm
布面丙烯
2021

少年、萤火与帐篷
70×90cm
布面丙烯
2021

隐于林间
90×120cm
布面丙烯
2021

蜷缩在西瓜地里的男孩
120×90cm
布面丙烯
2021

暗夜西瓜地
90×70cm
布面丙烯
2021

西瓜地 3
120×90cm
布面丙烯
2021

西瓜地 2
100×70cm
布面丙烯
2021

西瓜堆与蘑菇男孩
120×90cm
布面丙烯
2021

西瓜地 1
70×100cm
布面丙烯
2021

西瓜地里休息的人
50.3×178.5cm
布面丙烯 
2021

在林间
50×200cm
布面丙烯
2021

拾级而上的夜色
90×70cm
布面丙烯
2021

地衣系列——蘑菇
95×145cm
布面丙烯
2021

灰蘑菇
70×60cm
布面丙烯
2020

蘑菇风景
60×70cm
布面丙烯
2020

有庭院的风景
40×50cm
布面丙烯
2019

湖畔
30×40cm
木板丙烯
2019

有多肉的风景
70×90cm
布面丙烯
2021

有小径的风景
50×60cm
布面丙烯
2019

风景
50×60cm
布面丙烯
2019

堆积物
60×70cm
布面丙烯
2021

暗夜
22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30×20cm
布面丙烯 2018

文章

地衣:李继开个展

刘鸿萧

“雾气沉重的黄昏或清晨,在迷蒙之中依稀能听见唢呐声,那是送葬的队伍在洒着纸钱行进。无数野草丛下的地衣趴伏在潮湿的地面上,人间的灯纷纷亮了起来。”
——摘自李继开文章

在当下纷乱的艺术品与繁杂的批评理论中,李继开的作品与文字总是能带来一个令人喘息的机会。看他的画我总是会放下脑子里沉重的艺术史与专业知识,用最质朴与单纯的心思去与之对话,不用想太多。读他的文字亦然,阅读时甚至会时不时地忘记自己查找资料这个目的转而陷入文字中的旅途与古迹。李继开无疑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艺术家,“地衣”这个展览名便来自于他的一篇文章标题,此文的主体并不长,像是一篇散文,在阅读李继开众多书籍的过程中这个名字只是匆匆而过。但当他的新作呈现在眼前时,这个词忽然冒出了头,细细琢磨一番竟觉得颇为有趣,于是干脆遂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将展览的标题命名为“地衣”。

地衣,这种小植物不如花朵醒目也不如树木伟岸,它们与土地紧紧依偎在一起,被土地滋养也成为大地的衣装。它耐寒耐旱却不耐污染,能在沙漠与冰原上存活,一点雨水便能让它复生。若将人的不同状态比作植物,我想地衣与李继开之间能有不少有趣的联想。他不愿与世俗纠缠却被推入喧哗,嘈杂的生活裹挟着他走过了无数岁月。但春风得意与挫折坎坷都没能摧毁内心深处那些纯真的东西,在绘画面前他始终是一个小男孩,他让自己坠入尘土,细细感受着生活、大地与自己。李继开画中男孩的形象显然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那么简单,他似乎是艺术家自己的精神依托,将李继开的作品从老到新一路看下来,男孩的转变也可以看做是艺术家本身的成长与改变。

不论背景多么宏大,用色多么饱满,男孩的醒目感都无法被掩盖,在李继开曾经的作品中,这些男孩叛逆、厌世、自闭,仿佛一个小怪物一般倔强的统治着他的小世界。但是在他的新作中,男孩的神态已然模糊,甚至在一些作品中其本身的存在也逐渐变淡。而与之相对的,奇异的风景与说不出名字的小生物开始爬满画面,胖胖的蘑菇紧紧簇拥着帐篷,点点萤火悠然的飘荡在四周,瘦小的男孩从帐篷中隐隐探出半个身子,整个画面不由得给人一种舒适宁静的感觉。男孩依旧是那个男孩,但却不再像曾经那样醒目,少了冲破画面的强烈情绪,多了冷静过后的沉淀与回味。

而在他的风景系列中,男孩的形象更是彻底淡出了画面。李继开将他的专注投入到了对景的刻画中,线条书写的枝蔓、色块堆叠的天空、空无一人的湖边与填满画面的植物与石块。男孩不再是风景的一部分,也许他离开了,也许他躲起来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在我看来不论是男孩、蘑菇、天空还是树林,这些东西全部都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寄托,它并不一定非要是单一的一个角色。清脆的西瓜依旧多汁,旅途中的帐篷如群山般起伏,李继开的小世界依旧多彩而特殊。他笔下的风景鲜活而诗意,如新作《有多肉的风景》,无人的卧室看似人走楼空;但小小的细节却透出无尽的思绪,男孩从被人围观的一方转变成了看风景的人,于是他自然而然的退出画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

在与李继开的交谈中他提到自己只是一个诚实的画画的人,诚实的观察,诚实的生活。我看也的确如此,创作中的失败与日常生活中的受挫使他保持真实,不会用力过度也不会诚实不足。当然他也提到过自己是一个没办法的人,对植物枯萎没办法,对时光流逝没办法,我想这也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于是他放低姿态,落入尘埃,宛如与时代脱节一般躲在无人察觉的角落,远离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得意转而开始细细的感受自身与世界的链接。他像地衣一样附着在大地上,体察着自己的呼吸与活着的痕迹,于是思绪开始生根发芽,创作也开始鲜活。

黯然绵长——李继开笔端的少年

杜曦云

天赋和处境,让人生长出不同的才能。用绘画来表达的人,首先是喜欢涂绘这个行为本身。在涂绘的过程中,混沌流变的内心也得以抽丝剥茧、缓冲释放,转化为可见的笔触和形色,供人玩味琢磨,应目会心。

这些年来,李继开通过他所喜爱的涂绘,让他的心理世界和视觉趣味也不断延展开来。涂绘的过程中,越是得心应手,越能自由自在的表达,让释放心绪和偶遇契机相辅相成,他自己独有的特性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奇妙高深,可能是观者对艺术的期待。对艺术家本人而言,艺术首先是一个通道,能更真诚、更顺畅的释放所感所思,而非言不由衷。

生于1975年的李继开,一幅幅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依然是少年。近作中,少年们主要在植物的世界里孑立或躺卧,神情黯然。黯然少年、茂密芜杂的植物世界、集束生长的巨大蘑菇、湿冷氛围中的帐篷温室、变幻莫测的天空……组建出象征性的小小世界。丝絮般蜷曲并轻微痉挛的笔触,跃然为主要视觉元素,让画面中的情绪更为强烈和复杂。

在远离人群的植物天地里休憩,是避世来找寻慰藉。在微生物世界里探寻奥秘,是出世来进入另一维度。无论避世还是出世,起因是对世道人心的警醒提防,这来自于黯然少年经历灼热红尘时的敏感,在避世和出世中反刍和缓释。蘑菇在李继开的绘画中蓬勃兴起,但又预示着速朽。蘑菇等腐生真菌,生长和衰败都在短时间内。此外,它们不需要接收光照,即便处于绝对黑暗的环境中,也仍然保持原本的生长发育状态。黯然少年和繁盛蘑菇组合起来后,多种意指在自觉不自觉间重合互渗起来,交织到丝丝缕缕的笔触和明晦不定的基调中。


黯然站立或沉睡的少年,和会飞的、永远不会长大的男孩彼得·潘(Peter Pan)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苏格兰小说家詹姆斯·马修·巴里(James Matthew Barrie,1860-1937)虚构的彼得·潘,是遗失男孩(Lost Boys)的首领,在梦幻岛冒险。“潘”这个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潘,巴里描述的漂亮男孩彼得·潘,迷人的笑容“裹着树叶和从树上流下的果汁”,衣服由秋天的叶子和蜘蛛网组成。李继开的黯然少年,则基本是独处,在似乎早已预知的宿命中安静沉默的度过时光,波澜不惊但又若有所悟,于恍惚昏沉中似有澄明之境……

美国心理学家丹·凯利(Dan Kiley)在1983年出版的<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中提出了“彼得·潘症候群”这个概念,来描述不想长大的成人。它并非心理疾病,所以,有学者继而以“Kidult”——kid(小孩)与adult(成人)的合体——称呼这些具儿童心态的成年人。在李继开画面中驻留多年的黯然少年,在当代、本土的社会氛围和历史土壤中来印证推想,则有别样的成因和意味,欲说还休,意味绵长。

面对深邃宇宙、无限时空、变幻世事和难测人心,我们的能力从方方面面都极其有限,都是少年乃至婴孩。李继开画中避世、出世的黯然少年,不啻是一种心思意念的真诚,这是作品感人的根本。当然,在真诚的基础上,有限的人生依然可以在很多方面光彩照人,尤其是:“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圣经·哥林多前书》14章20节)

写给李继开新展《地衣》

郑闻

李继开的新作展览《地衣》近期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幕,这批作品带给我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对于任何一位专业观众来说,这批绘画首先进入眼帘的,不再是有关某种形象和符号的描摹再现,而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偶发笔触和主观色彩的表演。

以《风景》系列为代表,艺术家在不经意间已经摆脱了青年时代作品中些许的紧张感。李继开以一种兼具音乐性与偶然性的用笔方式,描绘了生机勃发的植物与优雅闲暇的心理意境。自然松动的笔触与手感,温和舒展的色域与构图,也标志着他的绘画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成熟也更加自由的境界。

正如展览名《地衣》所提示,这系列绘画的主体由风景与植物构成。地衣所代表的植物世界或者说自然世界,成为了画面的主体,而李继开绘画中曾经占据中心地位的标志性少年形象,切换为躲猫猫一样的姿态,在大面积的自然世界或是绘画笔触中隐藏,甚至消失。

这批作品创作于2019年以来的两三年时间内。这三年内爆发的全球疫情,恰恰是自然界对我们这个万物以人为中心,科技狂飙突进的社会进程的重要警示。在这样的语境中,李继开描绘的那些以谦卑的比例,隐藏在比人还大的西瓜、蘑菇、或者树林中的少年,是不是也具备了新的意义?——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关于艺术家

李继开,197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个展:地衣:李继开个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2022;镀银的夜行者,玉兰堂,北京,2021;时间的帷幕,玉兰堂,上海,2020;不可终日,南视觉美术馆,南京,2020;飞鸟与鱼鳞,罗湖美术馆,深圳,2019;少年伊米尔的漫游,一票人票画空间,台北,2019;我和我的人生包袱,星空间,北京。2018;我年少的中年,飞地艺术空间,深圳,2018;灼灼朝花,嘉宝美术馆,武汉,2017;人世的风景—李继开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6;睡着的农夫与麦浪,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2016;纯真博物馆,合美术馆,武汉,2015;拾荒者,艾米李画廊,北京,2014;李继开,Jan van der Togt美术馆,阿姆斯特丹,2014;白露,艾米李画廊,北京,2013;湖与湖面的光,武汉美术馆,武汉,2013;男孩,玩偶,碎片,今日美术馆,北京,2012;Fragments of the abyss,Interalia空间,首尔,2012;状态-李继开绘画的寓意,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2011;有你,没有你,对画空间,北京,2011;Reflection,Canvas International Art,阿姆斯特丹,2010;灯笼——李继开个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2010;李继开,阿拉里奥画廊,天安,2009;留一点想象空间——李继开\王劲松双个展,对画空间,北京,2009;“清空”李继开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08;“乱枝”:李继开的绘画,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2008;独自行走,Canvas International Art,阿姆斯特丹,2008;小世界:李继开的绘画,季节画廊,苏黎士,2008;暗夜时光流过:李继开作品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2008;混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08;“清空”李继开个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7;男孩与镜像,Christa Schuebbe画廊,杜塞尔多夫,2007;李继开,德鸿画廊,台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