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式”2016东湖跨年艺术季青年展
开幕时间:2016-03-20 15:30
展览时间:2016-03-20 – 2016-03-15
展览地点:成都红美术馆
策 展 人:何桂彦
参展艺术家:于瀛 王礼军 王岩 冯立 叶甫纳 叶淩瀚 刘思麟 任日 闫珩 陈皎 李易纹 李展 宋元元 杨牧石 杨洪 张钊瀛 张超 罗丹 郭典 胡为一 胡佳艺 姚朋 彭晖 谭天 臧坤坤
1978年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相对隐蔽的叙述线索是围绕青年创作现象展开的。在这条线索不断绵延与转化的过程中,有几个特点尤为值得关注:其一,在1978—2000年这段时期,中国当代艺术中绝大部分艺术思潮、美术运动是由年轻艺术家发起和推动的。其二,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一些重要的展览、艺术现象,也是因为年轻艺术家的参与而使其载人史册。其三,青年人勇于实验,敢于打破陈规,不仅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活力,其创新精神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发展最为内在的动因。
倘若追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星星美展”那批年轻艺术家率先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前卫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潮美术”的历史就是青年艺术群体书写的历史。譬如东北的“北方艺术群体”、杭州的85“新空间”、西南的“新具象”、“厦门达达”等,参与的主体都是年轻艺术家。从1990年代初涌现出的“新生代”、90年代中期北京东村的行为艺术创作,以及1990末的“后感性”,在整个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实质是由青年艺术家主导的。虽然说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情景与艺术史上下文总体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1980年以来那种线性的艺术史叙事的式微,过去那种潮流化、运动式的发展态势也趋于终结。即便如此,直到今天,青年创作现象也仍然是当代艺术领域最有活力,也是值得期待的部分。当然,我们也应看到,2006年以来,当代艺术进入高速市场化的阶段,所形成的负面结果之一,就是出现了各种以“选秀”为目的的青年项目。对于许多投资人来说,发现下一个梵高似乎为他们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而实际上,在各种艺术资本与权力话语博弈的过程中,对青年艺术家过度的炒作与商业开发的行为,无疑是拔苗助长,对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害无益。
本次展览以“不定式”作为主题,基本的学术意图,仍然是呈现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及他们的作品为当代艺术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倘若从当代艺术的艺术史上下文与意义生效的内部逻辑讲,对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出生的青年艺术家来说,他们完全可以打破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意义生效背后的那套二元对立的话语逻辑,譬如民间vs.官方、前卫vs.学院、现代vs.传统,也包括1990年代所遵从的本土化vs.全球化、东方vs.西方、文化保守主义vs.后殖民等话语方式。对于更年轻一代的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先入为主的设定一个“假想敌”,也无须陷入二元对立的意义生效的范式中,毕竟,今天当代艺术的价值诉求已真正走向了多元化,抑或说个人化、差异化。如果从外部的社会文化情景讲,由于置身于全球化的语境,以及文化消费、图像泛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年轻一代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跨媒介、跨学科会成为常态。而不同的个人兴趣、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在普遍的、多样的艺术情景中能展开独立的言说:既有在艺术、风格、修辞等艺术本体领域的探索,也有在方法论方面的推进;既有对现实、社会境遇的解读与诠释,也有对个人的、微观的、肉身经验的反思与剖析;有的艺术家重视个人创作的推进轨迹,力图在既有的学院语言体系中寻求突破,有的则尝试去消解既有的艺术边界。他们的作品有丰富的信息,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文化诉求。也正基于此,通过本次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希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即便是在微观、碎片、完全个人化的面貌中,以期发现新的可能性。
本次展览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成都市锦江区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经过成都市锦江区东湖文化产业联盟、锦江区当代艺术协会精心的筹备与策划,才使得这次展览能顺利的进行。最后,感谢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红美术馆的承办,感谢整个展览团队的协作,感谢参展艺术家的积极参与,正因为大家的努力与支持,才让本次青年展得以圆满的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