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战事
开幕时间:2015年10月28日
展览时间:2015年10月28日-11月25日
地点: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艺术家:张玥、包晓伟
策展人:崔灿灿
上前线│崔灿灿
我们这拨出生于80年代的人,也算受过苏联文学的毒害,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篇革命经典,经典到大多数人都可以背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人类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直到很多年之后,我已经到了青年时期,读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全篇,才知道这段话的深意。在我周围,这种吹得很大的,过于浪漫的革命献身主义,有些格格不入。但它却极富煽动力,让我时常想起,像是被子弹穿过,又没留在胸膛的一个窟窿,这种缺失或许就是所说的情怀。
接近冬末时,我和张玥几个人,半夜游荡,无所事事,接近空虚时,就想备感空虚。喝酒是一项,毕竟那时,脱离现实,敢于幻想,说些吹的很大的话,摸摸胸膛的窟窿,还是能让一天始于平庸,止于辉煌。
三月,张玥和包晓伟去了缅甸果敢的战场,在喝酒的第二天。那晚,最后的话题就是上前线,没人知道酒后的自我抚摸,能在日光下变成现实。他们从昆明转到南伞,坐着摩的,穿过弥漫着像爆竹味道的边界,那是子弹和炮火的气味。他们住在金三角的果敢难民营里,那里有茶农、烟农、退伍或现役的战士、毒贩、妓女、赌场老板、人贩子以及等待被买卖的女孩。白天,帮难民搭房子,搬运、分发物资,给小孩做玩具。晚上,除了枪声和炮声,张玥都会给难民,吹上一段口琴《友谊地久天长》。
漫长的45天里,他们被抢过劫,见到死亡,认识很多为一口大米争抢的男人,知道战争的残酷与人的渺小。那种吹的很大的东西,在现实里变成恐惧、悲悯与无助。四月,张玥和包晓伟返回北京,他们带着照片和资料,希望换些大米。六月,带着五万斤大米,他们重返果敢,分发给六千多户难民,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这是个工作室里永远没有的故事,也是艺术中没指引过的方式。他们所经历的情感、生命与斗争,远比活着的形式更重要。他们疯狂,真诚,而又分裂,不想在现实中碌碌无为的生活,却又不知除了在艺术中虚度年华,还能做些什么?没人想真的平凡,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靠那些吹的很大的话,来让自己保持热情与希望。让自己在成功或是一帆风顺时,仍觉得自己善良,卑微,一事无成,也能为此心情黯淡,绝望,眼泪汪汪,从中汲取堕落的勇气和抗拒生活的力量。
至少,在那段时间里,张玥和包晓伟在这个可能性被淹没、复杂性被简化的时代,重建了自己的生活。
特别鸣谢:(黄予、欧阳昆仑、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