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52032522185_1000_1000
腹地计划
展期:2015/9/26—11/15
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我们的当代经验正在被一系列接连不断的事件划分出新的时间节点,它们彼此交错、相互作用。一方面,我们觉察到世界的变化,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经验中,这些事件又停留在一种临时性的表述之中——我们在事件之前冠以“后—— ”的限定,开辟出一个新的叙述开端,以此反复修正我们之前对于未来的某种预测。正如全球化作为我们曾经的未来,如今已不再是一个观念中的理想世界:宏观上,这是一个充满着经济、政治不平等以及地缘关系日趋激烈的国际世界;微观上,个体的主体性身份也面临着重新确认。在“腹地计划”中,艺术生产环节之所以作为考察和实践的对象,一方面在于中国当代艺术系统的全球化过程腐坏了个体之间原有的共同性前提——这种腐化既显现在工作与行动之间的意识分野,也凸显在其内部的意识形态之争;另一方面,从艺术系统暴露出的全球化生产的症候,证明了其自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让渡的全球化经验,从而使碎片化的世界转化为一种共同经验。
“腹地计划”,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馆个展,它将空间生产视为今天艺术的迫切任务,由艺术家石青策划、组织,并与其他艺术家协作完成,是一个包括了十余个子项目的集合体。“腹地”援引自地理学的概念,在此引申为一种与全球化形成对话关系的在地性。在“腹地计划”中,“班车”、“内陆河快递”等项目在中国的七个节点城市(地方)展开,与展厅内的其他项目共同构建起一整套现有艺术机制的逻辑结构:从展示到驻留,从画廊系统到公共艺术制度,以实践化的方式进行混杂,在一种多边的、复杂的、网络化的地理关系中,重新推演当代艺术生产在中国的可能性;“英国馆”是一个关于全球化食谱的未完成排演;“快递员之夜”则关注世界工厂的日常空间;“茶叶工厂”尝试在工作中建立对话……空间作为差异,作为联系,作为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现场,也是唤起个体主体性的媒介。因此,“腹地计划”展现的并不是保守性的地方主义,更不是所谓的艺术介入社会,恰恰相反,它是一次将社会引入艺术的行动,在一个临时的公共领域中,尝试制造出一个成为共同性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