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胜推介词

推介人 :《美术文献》严舒黎

中国传统文化自“五四”以来,直至当今的现代化进程,短短不到一百年,便经历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命运的关注,以及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正是董文胜作品的主题之一。

董文胜镜头中惨淡、衰败的江南园林,让人联想起饱经沧桑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隐喻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太湖石在《石沉记》中被象征中国当代急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起重机吊起,沉入湖底;工业文明的产物汽车与水晶球所代表的神秘的消失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而在古老园林中出现的博弈的裸体、仿佛也在暗示西方逻格斯中心主义主宰的现代文明与精神冲突,突兀地撕毁了古老园林的和谐与含蓄: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精神家园与心灵归宿遭到侵入与破坏——从有所归隐的通融出世,变成无所归隐的精神博弈,从独善其身的乐山智水变成了无所依傍的失乐园,从小桥流水的闲淡变成了厮杀冲突的残酷;不仅如此,近现代一百余年来中国知识分子苦苦反省传统文化的结果,仿佛是只能在虚假的文化之树上扼杀自己的精神世界……

董文胜的镜头语言中有一种忧患中的感伤,但他并未停留于此,他所努力的是要我们从感伤中跳脱出来,反思、质疑我们自己:在“后花园”系列中所采用的窥视视角,暗示了我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尚未改变的“他者”/西方目光;而在面对传统文化的当代命运时,如《惊蛰》中的自我祭奠,或是营造虚假的文化之花后的死亡,亦都是无奈之举与权宜之策。那么,剩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也许在“一拳五岳”系列中反复出现的太湖石寄托了董文胜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传统文化中最值得中国知识分子继承与执著的东西,正是中国知识分子历经风雨却坚如磐石的探索精神,就像那只被历史消磨了血肉、只剩下枯骨的手掌所握住的这千疮百孔的太湖石。

董文胜《后花园[1]NO[1].3》 摄影 80cmx80cm 2004年

董文胜《后花园[1]NO[1].3》  摄影  80cmx80cm  2004年

本文发表于2007年《美术文献》总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