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笨集评

……《抽象系列》在对山石纹理的极度放大中诞生,它的母本是太行山,它的父本是西方现代艺术。他由此而告别了乡土艺术而转向了现代形态。

胡又笨为现代水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将现代水墨画的精神张力和视觉张力推到了一个新的极端。这种张力来自超个人的精神性。他的艺术虽然是抽象艺术,但那云水山石般的结构却蕴涵着太行魂魄、民族精神的象征性,其中甚至流动着大自然、大宇宙的气息。他忘掉一切全身心投入揉纸的创作过程,具有强烈的精神抒发的表现性,但这是一种超自我的表现性。

抽象绘画不是没有形象,而是在抽离仿生形象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精神意象、宇宙意象。在胡又笨的画中,揉纸部分为实,水墨部分为虚,实的部分从虚的部分中隆出,就好像大岳从太虚中拱出,而整个画面的结构动势又像是苍茫宇宙中奋搏的巨龙神兽,作品隐含着“东方魂”的象征性。

——刘骁纯《走出乡土意象》,载《画廊》1998.2

胡又笨的《抽象系列》既是非常物质化,又是非常精神化的。当画家从山石肌理的微观中发现了一种可以无限展开的“母语”后,他把它放大、扩延、展开,形成一种视野开阔的景观。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体验宣纸的折痕所产生的力量;它的密集、折叠、交错、汇聚、疏散所造成的动感与活力、节奏与韵味是极富视觉魅力的,同时,它在视觉上所达到的强度也是传统笔墨所难以企及的。

胡又笨的《抽象系列》由于将作为载体的宣纸材料化,彻底打破了传统水墨画普遍存在的“单薄感”。这种“单薄感”除了笔墨的原因还有材料的原因:宣纸本身的单薄的渗化的特质,很难使墨显得有厚度。一些传统大家为使画面达到“浑厚华滋”(例如黄宾虹)用去毕生精力。

胡又笨的《抽象系列》尤显可贵,它突破了传统水墨无法“堆积”的平面感,从而使画面产生一种“浮雕”般的体积效果。它甚至运用光影使画面产生不同变化,充分发挥了材料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贾方舟《新经验、新方式、新气象——胡又笨个展评析》,载《美术研究》1998.4

胡又笨通过揉搓、粘贴浸润水墨的宣纸制作类似山石皴法的浮雕式肌理,彻底解构了传统笔墨中心观念。在解构传统笔墨之后,他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视觉语言,而这种语言又保留着传统水墨画的宣纸和一种抽象的水墨韵味。有趣的是,他的《抽象系列-30》完全是以纯白的宣纸制作的,丝毫没有墨迹,但视觉效果极佳,仍然奇异地保留着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可见他解构传统笔墨之外的一种颇具表现潜力的抽象构成元素,是中国抽象水墨艺术最后的栖身之地。

——王镛《从表现到抽象——胡又笨的水墨艺术》,载《美术界》1998.7

胡又笨的肌理画,同他的前一类作品一样,初看形式大于内容,再看内容渗出形式。它们如同没有底片的照片,尽管不是物质现实的还原,却是对物质现实的提示。胡又笨的肌理画,可以剪裁成许多局部。剪裁的极限是什么?皱褶。……没有中心和边界的皱褶,兼具流动与凝固的效果,造成无始无终、生死轮回的印象,暗含着生存之难与心死之难的境界。

置身于太行山,有人关注生灵的贫困,有人关注乡情的独特,胡又笨的肌理画,关注的是皱褶。皱褶是太行山的地貌肌理和太行石的天然纹路,也是中国古代品评观赏石的第一要素。米芾品石的四字诀:皱、瘦秀、透。……中国古典山水画,各种皴法如同皱褶。在胡又笨的肌理画中,看不到山脉与石纹的是俗眼;看到山脉与石纹呢?也是俗眼。

——彭德

集评 胡又笨《抽象系列》 水墨、丙烯、纸 96cmx64cm 1998年.

胡又笨《抽象系列》  水墨、丙烯、纸  96cmx64cm  1998年

本文发表于2000年《美术文献》总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