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山川访谈
访谈人:付晓东
访谈时间:2009年10月18日

付晓东(以下简称“付”):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事件”作为主题的作品?是什么起因?

吕山川(以下简称“吕”):我从06年底开始对这样的形式和题材感兴趣。起因就是,2005年我在德国的时候,挺无聊的,所有的新闻资讯,只能通过报纸才知道,我是一个不上网的人,所以能够接触的信息都是通过德国有限的一些中文报纸来知道的,就像那年我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超女”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超女”一词是什么意思。在一个异乡的国度,那种陌生感和亲切感同时具备,陌生的是语言和生活环境,亲切的是那些让我可以阅读的有限的新闻媒介。

付:你是如何在报纸之间选取你感兴趣的图像的呢?哪些图像的哪些地方更吸引你一些?为什么选这个,而不是那个?它们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吕:好看的图像我都感兴趣。我在画这些题材的时候,我完全把报纸的图像当做一个素材来看待,很多时候,我并没有刻意去寻找图像,在我静下来的时候,只要我喜欢的,我就当天把它画好,作品的日期就是新闻的日期。这个意义在于,不论任何事件的发生对于我来说都是通过报纸的媒介,所以你会注意到我的作品日期实际上都是比新闻时间迟一天发生的。这种有趣性就是我是通过报纸知道这件事的发生,而不是在现场,但我试图找出某种属于视觉上的现场感。

付:你如何通过绘画语言来转译这些图像呢?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你如何通过粗放笔触和相对的色彩来建设你自己的绘画语言?

吕:我只能用我自己拿手的技巧来表达,就像古人,他舞刀厉害就不会去使剑,我个人不喜欢那些漂亮的、干净的作品,喜欢那些苦涩的、深沉的、悲壮的。我比较喜欢一些德国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我觉得当代艺术不在于技巧,但是我认为你用什么样的技巧把一个事情表述到你的最佳状态很重要。我没有自己的绘画语言。语言对我来说不重要。

付:你对这些图像怀疑吗?报纸作为一个近代才出现的新闻传播媒介,与后来出现的网络电子媒体,用媒介学的观点来说重建了整个社会。你如何通过媒介来理解社会,以及你如何理解媒介这一改变世界的产物。

吕:我从不怀疑图像,很多艺术家时常希望自己的画面看起来不像一张画,但我恰恰相反,我很希望让本来不应该是一张画的图像,变成一张画,我很想让一个新闻(来自于报纸),把它变成一张画面,让它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出现,让人重新去解读新闻的视觉现场的各种可能感触。每一个人都通过各种媒介来认识社会,不可能指望每一个个体通过每一个参与的现场去真实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