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晓春访谈
时间:2008年1月2日
地点:缪晓春北京工作室
采访人:杜曦云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你早年以摄影为主要创作手段,现在则主要用3D技术创造虚拟的空间,那么你选择摄影这一媒介的原因和态度是什么?

缪晓春(以下简称缪):其实我更早的时候是画画。每一个媒介都有它不同于其它媒介的特质,我选择一种媒介时,肯定是选择和运用它最强、最具优势之处。我想,摄影最基本和最有力的特点,就是能很真实地记录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且事无巨细。而且,不管你用多么主观的一种方式来记录,哪怕你加入一个人或者加入很多主观选择的东西,观者往往还是相信你所纪录的是非常客观的、非常真实的。如果我想表达自己非常主观的想法,一种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我完全可以选择另外的手段,比如用电脑的三维虚拟技术,或者其它的媒介,而如果用摄影来表达,其实不太容易。我选择摄影和我对摄影的态度基本是这样的。

杜:你进行摄影创作多年,虽然关注的领域不断转换,但在语言风格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直没有放弃,就是有大量乃至巨量的细节。所以看你作品时也需要从一处到另一处地细致浏览、审视。你为什么偏爱这种手段?

缪:因为有一些画是可以一直不停地看、不停地发掘,每次看都能发现东西。最典型的就是《清明上河图》,这张图可以反复看,看5年、10年都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这是挺让人着迷的。我自己做作品时,也不自觉地希望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希望有可以不停地看的一些东西。所以这种作品从拍摄到制作完成的耗时非常大,而三维的作品可能时间更长。

杜:你认为很多东西需要通过细节才能说明?

缪:在创作摄影作品时,我喜欢非常宏大的场面,越大越好,越宏观越好。但是到细节的时候,越具体越好。这虽然看似矛盾,但是我觉得在一个大画幅的作品里一点都不矛盾。我喜欢把一张照片做成像壁画那么大,这个时候细节就很重要,它需要在壁画的尺度里有很多能够让人慢慢琢磨、寻味的东西。

杜:从你当年在德国从事巨幅摄影开始,一直到现在,你所有摄影作品中的细节都没有摆拍的成分吗?

缪:除了在有些作品中放入了雕塑以外,其它的场景与里面主体的活动都是实拍下来的。可能会需要等待,比如等待某一个很好的瞬间出来,也可能会拍摄很多张,我会把这些东西慢慢地在后期制作时做进去,但是我坚守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当时的现场真实存在过、出现过的。我绝对不会把在另外的现场拍到的东西放入,因为这是一个不能跨过的底线。摄影最有力的一点是:不管你拍的是什么东西,呈现给观众的是什么东西,观众总会去相信这是真的。这是摄影不同于其它媒介的非常特殊的地方,如果超越了这个界限,它会失去大部分的力量。因为你一旦把它做得很假,观者就会不相信你呈现的东西,这样就会失去摄影这一媒介的特性及它本身带有的力量。所以,如果我想做假、想虚拟或者干什么,我完全可以用其它的媒介去做,比如用电脑做,用三维软件去做,或者干脆画画,而不需要用摄影来做。摄影保持一种真实、原始的力量是最好的。

杜:但是纯然自在的真实是无法用任何一种媒介来完全再现的,所以,特定的媒介能揭示出特定的“真实”,或者揭示出特定“真实观”下的“真实”。而且,你的作品也有大量的后期制作的成分。

缪:我想我的作品中这种真实的记录可能跟以往一般的记录不太一样,它确实是有了很多主观的选择和想法在里面。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清明上河图》,它完全是画出来的,从原则上来说,尤其是与摄影的手段相比较的话,它应该是不真实的,但你还是觉得它很真实,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态度:他是抱着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画这件作品?这个很重要。他抱着这样一个态度,你就觉得这张画很真实,你就可以拿它作为一种根据来说:宋代就是这样。做摄影作品的时候,我也有很多“经营”的东西在里面,也有主观的成分,但是基本态度决定了总的感觉还是真实的。我觉得这里面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的很矛盾的混杂。我的底线是这样的,我需要一个真实的面目,但是我同时又有一种“经营”的东西在里面。就像绘画一样,它在“经营”,包括透视的改变或者时间的改变,就像《清明上河图》,它绝对不是未经“经营”的,而是经过很主观的“经营”才能创作出来的一件作品,但是你仍旧感觉它很真实。我的摄影也一样,我确实是经过很多“经营”才出来的,但是我仍然想保持一种真实的面貌出来,虽然这里面很矛盾。可以这么说,用一种绘画的方式来经营,但是所有呈现出来的细节、面貌,还是摄影的真实记录的感觉。我想是这样的一种关系。

杜:你早期到现在的作品,有一个转变的轨迹:从形态上来看,早期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纪实性的,而现在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虚拟性的;从精神旨归上看,早期的摄影作品往往是对当下的、具体的现实景观的观照,而现在的3D作品往往是对生命存在的某些终级意义、价值观的个人认知与冥思。

缪:其实,类似于我早期的摄影作品一直在做,现实世界是一个三维立体的世界,我把它变成一个平面的图片。把美术史中这些二维、静止的作品,虚拟式还原成一个三维的、动态的世界,这个事情也在做。所以我现在不停地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游走、摆荡、转换。一部分的时间我会出去拍照片,到现实世界里去;还有一部分时间我会在工作室的电脑虚拟世界里生活。我觉得这样挺有意思的。

杜:不断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巡游、穿梭,一个是外部的客观世界,另一个是你内部的主观世界;一个是熙攘大众在其中的喧嚣世界,另一个完全是你个人的世界。

缪:另一种是一个抽象的世界,因为艺术史上的东西多多少少是从它那个时代抽象出来的,然后我再把它抽象一次。我觉得这两个世界都挺有意思,不必要为一个世界放弃另外一个世界。

缪晓春《坐天观井-九联屏》 装置效果 C-print 189cm x 788cm 2008年 拷贝

缪晓春《坐天观井-九联屏》  装置效果 C-print 189cm x 788cm 2008年

本文发表于2008年《美术文献》总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