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辑 新锐艺术专辑(2000年)

学术主持:邓平祥

主题:刘曼文 文秋 钟山 李昌龙 萧瑟 蔡武平 鹿炳君 陈余 何秉华 唐云

Issue No. 19 (2000)

Theme: Art of the Youth

Academic Host: Deng Pingxiang

A.T: Liu Manwen, Wen Qiu, Zhong Shan, Li Changlong, Xiao Se, Cai Wuping, Lu Bingjun, Chen Yu, He Binghua, Tang yun

19

 

当代艺术精神的断面考察
邓平祥

本辑《美术文献》的主旨是,选取一批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出生的这一年龄段的青年油画家,将他们的作品和相关背景材料(自述和艺术简历)与学术主持人的推介辞及评论文字组合在一起,编辑成集。希望通过这个断面给读者以连贯的印象,并对当代艺术精神做一个专题的考察。

选录的十位画家都是从事架上绘画的油画家。选择油画家的考虑是:油画是最具当代文化性的,又是在艺术上观念上最为活跃的一个艺术载体。

这些画家所出生的时间段,是一个较特殊的年代。文革浩劫,给处于童年或少年的他们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和记忆;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先后进入了少年和青年时代,这个时期对于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形成又有什么意义——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内在于他们的精神和艺术的。应该说,对这个课题的考察是有意思的。

艺术的断面考察,可以有多种方式;本辑采取的是以年龄断代的方式,但它又不同于80年代中期在文艺界兴起的断代研究方式(例如:“第三代画家”、“新生代画家”、“第五代导演”等等)。本辑则不追求宏观把握和代表性,而是根据我们的视野和操作上的方便进行。或许,它将更具某种真实性。

从研究艺术史的方法的角度看,对于当代的研究,由于距离太近,难窥全貌,而断面式的考察就容易把握;因为研究者在情境之中,视野和感觉所及应该是比较真切的。

收入本辑的画家,整体地看,都是具有鲜明个人性的。个人视角、个人经验、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不同程度地内在于他们的作品之中,正是由于这种个人性使得他们的艺术呈现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并由此而具有现代艺术精神的价值。

如果说“文化仅仅是精神的表现和精神的意志”(马尔库塞语),那么这些画家的艺术精神所体现的文化态度在整体上是开放的、自由的。开放的文化态度既使他们得到了选择和创造的自由,又使他们得到了充沛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资源。

在他们的精神结构中,理想、信仰、崇高及古典概念是被质疑和解构的东西,至于在质疑和解构之后怎么办,他们并不自觉,于是他们几乎是在同一个时候接受了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口向。

他们对于体制文化和流行文化一般是采取排斥和游离的态度,这样一来就势必使自己处于相对的边缘状态。对于历史来言,这只能是一种现实情境,它未必是历史的真实。

在他们的艺术形象中,人们常常会感觉到隐喻着某些意义,这些和显性的意义混合在一起,使其作品出现了复杂而多义的指谓。这里面是社会层面、情感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杂而兼之,其中一些则是隐形的心理动机和无意识的因素,有的甚至是精神学层面上的,它蕴含了当代人的深刻精神危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解释”。

从语言方式上,本辑收入画家大多应归于现代表现主义的范畴——表现主义艺术的理论是确立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表现主义艺术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是当代艺术家在主体精神上的自觉。就社会的针对性而言,它的主题是拒绝媚俗,拒绝柔弱。

作品是艺术家的面孔和精神,我们希望读者在解读画家作品过程中,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

 

(本文发表于2000年《美术文献》总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