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helper_1467893485058_789
光的书写者——2016当代影像艺术展

展期:2016年7月9日—9月9日
开幕:2016年7月9日18:45
策展人:祖宇、王飞
学术主持:杨振宇
艺术家:王冬龄、王宁德、邵文欢、汤南南、储楚、塔可
地点:光之艺廊|杭州市滨江区诚业路415号副楼104室

 

曾经,我们等候着一丝渐晓若明的微光以迎接新生的黎明;现在,我们生活在一片灯火通明中昼夜不息。我们的周围已布满各色强烈的感官诱惑,它们正在极尽所能地频繁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现在的世界,一天天往科学路上跑,盲目地崇尚物质。人类与人类便一天天隔膜起来。本是人类制造了机器,现在人类却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受了机器的指挥。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人类遗失了的情感: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

——蔡元培《与时代画报的记者谈话》,1935年

80年前蔡元培先生的一席话如今依然能够给人以警醒。我们已迈入一个更加热切的时代,我们的文明已然制造出竞相洪亮而斑斓的光线、声音、色彩,而事物也仿佛必须足够锋利和浓郁才能引发我们的关注。我们彼此之间,通讯的发达与便捷让距离缩短,而我们的想象力却开始依赖“诗和远方”;互联网可以神奇地让这个世界在一瞬间被打通任督二脉,爱德华·斯泰肯在20世纪50年代呼唤的“人类一家”时至今日早已不再是乌托邦的宏愿。我们正在使用智能的科技与精密的工具试图掌控和改造万事万物,而我们通过人类的直觉辨识与判断事物细节的能力却在不知不觉间遭受着剥夺。人性被异化,清晰又饱和的物之细节让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不再神秘,随之被淡薄的还有我们的敬意。
但是,艺术可以拯救并唤醒我们所有的感官体悟。
《2016“光的书写者”当代影像艺术展》,汇聚王冬龄、王宁德、邵文欢、汤南南、储楚、塔可六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他们用光书写出中国影像艺术语言的生成与转化,用与记忆连结的幽微细腻甚至近在咫尺不必讨好远方的光影,引领我们触碰最敏锐智慧的观念之形与意象精神,靠近最纯粹本真的历史及其风景。这一束光,也是人类古老文明的火种,它使我们可以在今天与我们的祖先共同分享源自时间的宝藏,它同时开启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门,链接着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达出我们的肉眼不可视的那些被物化的精神。

“图像只是另外一种书写方式,一种栩栩如生的符号,并且这种符号能够将自身伪装成它所描绘的事物、观看的方式以及事物的本质,并提供直接摹本。”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媒介即信息。”   ——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 McLuhan)

在此,艺术家的作品还分别关注着“书写与制像的本源”,以及“文本与影像的共生、同源、互译”。我们也试图通过这些作品来一探中国当代摄影中的语图构建,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穿越了形式和语义的前沿阵地,它们彼此融合、交叠、渗透、转译,突破其各自原有的表现力界限,也探索着影像意义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艺术家是历史的写作者也是文明的解说者,他们还是用热情的眼神与世界对视的诗人。这里的几位艺术家分别以光为媒、以墨为玄、以诗为道,让书写与制像之本源复现,在文本与影像之间自如而机智的转换。或许,只有从单纯的形式出走,才能抵达艺术精神的内核。“光的书写者”,再次印证了“媒介即信息”,在颠覆传统视觉艺术语言的格局之上,“辨识度”与“分辨率”早已不再是实现意义的唯一标准和路径;而对于当代艺术语言的传达来说,其本身或就是一种悖论,传播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对原有工具与法则的抛弃之上。
因此,这里的作品都已然超越了个体的艺术趣味,并不断进行着艺术的开拓性实验,书写着人类表达世界的智性与价值。

策展人 祖宇
艺术史博士、Light Gallery艺术总监
2016.7,于杭州

filehelper_1467883265600_253 filehelper_1467883270441_269《流觞》,数码微喷 摄影装置,100 × 300cm x2,2012年(The Floating Wine Cup, digital micro spray, film device, 100 x 300cm, 2012)

filehelper_1467883276483_150
《流觞》草图,50 x 78cm,2012(The Floating Wine Cup draft, digital micro spray, film device, 50 x 78cm, 2012)

filehelper_1467883281723_264
《追日》(视频截图),黑白单频录像,4分06秒,2016年( ICARUS, 4’06”, White&Black Video, 2016)

filehelper_1467883288184_145
《追日》草图第一稿《云霄刺》,28 x 78cm,2012年( ICARUS, first draft,The Thorn from Home, 28 x 78cm, 2012)

filehelper_1467883292718_161《追日》草图(局部),68 x 68cm,2015年( ICARUS draft detail, 68 x 68cm, 2015)

filehelper_1467883296747_82
《诗酒趁年华》(视频截图),彩色单频录像,4分42秒,2015年 ( A Farewell to the Clouds, Colored single frequency video; 4’42”, 2015)

filehelper_1467883302588_3
《诗酒趁年华》草图,41 x 68cm,2013年( A Farewell to the Clouds, 41 x 68cm,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