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图片20151225165253周韶华《亲情的港湾》  纸本水墨  148cm×169cm  2015年

周韶华自述:我和我的国风归来

文:周韶华

文化意义的自觉选择,是艺术创新的前提。为什么选择民间艺术元素来冲撞趋于式微的文人画模式,是为找到一种形式语言转换的突破口。
民间艺术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恩赐特产,泥土气息蒸腾,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精神自由和情感恣肆的艺术本质力量。“国风”一词出自《诗经》,与“雅”“颂”相比,它是来自民间的最有活力的部分。以“国风”为灵魂的民间艺术,有着特立独行的大胆夸张和变形,有着完美的装饰与意象,有着五彩斑斓的想象自由,又是民俗风情极盛的有着原创生态和人情味十足并且诙谐幽默的艺术特点——它是群众自发参与的乐己乐他的艺术创造,是原有的中国画所缺少的。
拿民间艺术元素充实中国画创作是给中国画造血。以“大文化观”的视角来观照,文化传统是活在现世人间的灵魂状态,是千百万人参与的文化创造的积淀。我的最大愿望是借民间艺术建构起一个立足本土并具有开放性的创新型中国画创作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配下的新东方文化形态创造,是敞开心扉的对具有无穷魅力的民间艺术的拥抱,把广义有形的“国风”艺术、丰厚无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传统艺术的这个半壁江山,纳入文化传统的主流中,作为当今文化脉络的根性链条,用来催生当代艺术形式语言的创造,我觉得这具有文化战略意义。把“国风”纳入自己的艺术探索中,是对被忘却的传统的一种抢救性继承,是继往开来的一种文化使命,是坚定地以民族文化为母语的艺术创新。
过去人们对“匠人”“匠气”的评价多具讽刺性。但事实是,历史上一些最辉煌、最具经典价值的石窟艺术、陵园艺术、宫殿艺术、壁画艺术,多半出自匠人之手。这些无名氏的作品比起那些“榜上有名”的大家毫不逊色。所以今后要慎言谨用,从观念上为那些无名巨匠正名。
本展所图是通过对原有的符号进行改造和重组,包括对跨文化符号的借鉴与挪用,把民间艺术元素与当代艺术结构造型链接起来,使当代艺术与民间艺术有一种对接交融的机缘,使中国绘画形成一种独特的结构和新的图像符号。这里,我首先是把民间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资源、重要元素,把它融入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使新的中国画包容民间美术元素特质,实现创造性的形式转换,既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也克服传统中国画陈陈相因的同质化。这是为“国风归来”而重新组合的要义。
如何将民间艺术的形式语言纳入到当代创作的形式语境中,使之适应当代文化语境,具有现代艺术的构成性特征并赋予它以新的生命,从而彰显出中国艺术的大风范、大格调和大趣味,是本展系列创作所梦寐以求之事,也是本系列创作的最大难点。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重新组合,找到催生中国绘画的另一种当代形式语言,此中似乎具有某种向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回归,近似有返璞再生的美学倾向。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历史传统中寻找艺术和美学灵感,不忘民族文化身份,不忘符号创造的“本土化”,同时也不忘中国与全球人民共命运,因而要使中国艺术吸收全球优秀文化,并使中国画全球化,这应是中国画家的现代文化立场。
“国风”这一概念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因此,反映在作品中是“大国风”的风度,作品的元素已不仅仅限于民间,而是一个吸纳万类但保持着民间艺术的本真。

2015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