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辑 中国书象艺术专辑(2005年)

学术主持:吴华

主题:古干 徐冰 谷文达 张强 吴华 张大我 马海舟 濮列平 王南溟

新作:吴志立 贺丹晨 大丛 罗发辉

Issue No. 38(2005)

Theme: Images From Chinese Handwriting

Academic Host: Wu Hua

A.T: Gu Gan, Xu Bing, Gu Wenda, Zhang Qiang, Wu Hua, Zhang Dawo, Ma Haizhou, Pu Lieping, Wang Nanming

A.N: Wu Zhili, He Danchen, Da Cong, Luo Fahui

38

 

大道通天——建构中国现代书象艺术的世界话语
吴华

在当今世界艺坛,一种由中国文字与书法发展出来的当代新艺术——现代书象,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断现身于国际性艺术大展,大博物馆,美术馆,大画廊及各种展览,同时,诸多专著与画册又不断在海内外问世,逐渐成为一种新东方主义的国际艺术。对此,法国著名艺评家蓓阿苔丝·贡特评论道,中国现代书象是对书法的革命,它有如1913年“立体派”在纽约的出现而带来的艺术巨变。

现代书象始于20年前中国’85新潮美术时期的“现代书法”、“超现代书法”与“美术字象”,它是中国本土艺术现代自变的重要标志,它与直接引进西方现当代的种种艺术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两大主要表现。而本土艺术的自变凸显在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强力变革与对中国文字的利用“把玩”上。’85新潮后,更大量涌现出非文字、非书法的艺术,并不时引起中国美术的震荡。如“天书——析世鉴”、“待考文字系列”、“踪迹艺术”、“书法主义”、“字球装置”、“影像书法”、“放大书法”、“原性主义”、“魏氏模块”、“计算机数字书法”等各类崭新艺术形式与观念的作品。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极富创意并主要打着“书法”旗号及由文字脱胎而出的“非书法”、“非文字”艺术,著名美术评论家刘骁纯早在1 994年便将其总结概括为“书象”,并于1998年发表了《书法的解构与书象的建构》评论,2000年<书写·书法·书象》一文又公开推出。由此,一个重要的现代“书象”艺术新形态被揭示出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性非具象艺术大流变、大转折也由此形成。更重要的是,由于“书象”概念的问世,引发出“中国书象——原始书象/古代书象/现代书象”概念的提出,它使一条源远流长的非具象中国符象文字艺术的历史长河浮现出来,并最终导致“中国非具象艺术”理念的形成和确立。它不仅使自古以来的中国非具象艺术系统得以全线贯通,而且使中国美术的历史格局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动——即中国美术史应由非具象与具象两大艺术系统共同构成,而非仅由具象美术所支撑。

毋庸置疑,现代书象正是继原始书象、古代书象之后的现代开创,它不仅走出了原始的符图架构,而且超脱了自古而今的文字书法。它使原有的文字与书法形态转换为非文字、非书法的符象形态;它由以文字文意为根本依托的平面书写转换为符象本体言说的立体空间观念表达,并由此确立了以符象为主体的中国非具象艺术新理念.形成了离开书法,但不离开文字;离开文字,但不离开符象的大法则。为此.现代书象有别于书法则在于彻底挣脱了文字与笔墨的束缚;有别于西方抽象则在于它必须是符象。至此,不仅确立了中国现代书象的独特价值,而且彻底摆脱了西方抽象理念对中国非具象艺术的长期困扰,走出了西方抽象或物象变异或形色自由拼合的老套路。就此,也自然超越了不敢走出文字的“日本现代书法”,困于抽象理念的日本“墨象”,从而走向了以符象为深厚基础的中国现代书象的再生和当代崛起,开拓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路——一条纵贯古今、横贯东西的符象艺术表达之路。也正是由此出发,现代书象远走高飞,开疆拓土成为立符尽理、东西合一的当代言说。同时,它并以自身特有的东方话语形态汇入世界艺术的大潮流。

诚然,在当今西方视一切为艺术,并将一切艺术及其体系瓦解、粉碎、拆散、解构之时,我们却将历史与现今的“碎片”一点一点地粘合起来,或许这不那么时髦,不那么当红,甚至颇为反世界潮流而动,殊不知这是否能成为明天的“后后现代”,但这却是中国美术自然发展使然。世界美术发展史也早就表明,东西方艺术从来就是以各自不同的理念和形态发展的,尽管其不断相互借鉴,但依然各奔东西,并由此成为并行不悖发展的两大艺术体系,它们与非洲艺术、伊斯兰艺术等共同构成了世界艺术的多元格局。

书象无形,大道通天。在中国现代书象艺术游走世界的今天,更深感文字属于民族文化圈,符象则通向全世界。红十字符号,也许无人不知不晓;阿拉伯数字全球通用,道理很简单:简便易识易记。在海外,常常耳闻目睹国人振臂要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然而,走出国门,世人便不识繁难的汉字,又何以理解书法,何谈走向世界。因此,中国要真正走进世界,强力变革汉字乃必行之路。事实上,在现代书象艺术中早已蕴涵并展开了一场新的“汉字艺术革命”,它是未来汉字的先声。

承蒙《美术文献》主编刘明先生的远见卓识及同道诸君的鼎力相助,使本主题专辑能在现代书象创立20个春秋之际,很快编辑出版并与公众见面。当然.由于版面所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未能编入,这有待今后的继续推出。在此,愿与所有关爱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家及各界同仁,为坚定打造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牌而不懈努力。

2005年7月于法国巴黎

(本文发表于2005年《美术文献》总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