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18805

“空白画布”——绘画的死亡还是艺术的重生?

时间:2016年2月28日 14:00—16:00
地点: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二楼多媒体互动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本次活动免费 (须提前预约)

2014年11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美国艺术家罗伯特·雷曼(Robert Ryman)一张名为《无题》的绘画以1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成交,引发了业界的巨大争议。因为这是一张近乎空白的画作,只有凑近看才能发现画面上涂了一层厚厚的白色颜料,依稀有一些绿色和蓝色的痕迹。无独有偶,地产大亨潘石屹也曾在微博上晒出一张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看展的照片,照片中一女子正在欣赏一张空白画布。他为图片配上了这样一段文字:“这是MoMA今年展出的一件作品,是一块白布,想评论不知从何开始。一切都安静了。”

纯白画也好,空白画布也罢,它们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艺术殿堂,以高价被追捧,这究竟是有钱人的游戏?还是真正的艺术?是故弄玄虚的炒作?还是深思熟虑的创作?

哈罗德·罗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曾评论道:“美国先锋派画家走向了广阔的白色画布,犹如梅尔维尔笔下的以实玛利走向了大海。”

从20世纪60年代起,艺术评论界就展开了对“空白画布”及其本质的讨论。而在此之前,美国艺术界就涌现出了条纹画、单色画、实物拼贴画等一系列晦涩难解的抽象艺术,直至发展为光秃秃的白色画布。空白画布的概念绝非空穴来风,而恰恰标志着现当代艺术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艺术理论与艺术家创作剧烈抗衡同时又相互激发的革命中,传统的绘画面临空前的挑战,艺术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存亡之战。那么,“空白画布”作为一种艺术现象,究竟是将绘画推向了死亡,还是呼唤出了艺术的新生呢?

在现当代艺术发展史的框架内,空白画布的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理论立场与创新呢?本次议题将围绕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与蒂埃利·德·迪弗(Thierry de Duve)三位艺术史家与批评家对空白画布的讨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开放式的讨论。

在当今的语境中,我们重新审视空白画布。它不再是某种偏执狂式的异端,对图像的叛逃当然是对艺术发出的质疑。然而没有质疑,又何来我们今天的当代艺术?让我们细细厘清空白画布背后的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发展脉络,用心倾听艺术在各个时期发出的声音。

活动嘉宾

金影村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博士,西西弗斯艺术小组成员
2009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士学位
2010年-2013年获北京大学、英国约克大学艺术史硕士双学位
论文曾发表于《当代美术家》、《北方美术》、《艺术与设计研究》等多家重点期刊;艺术评论与艺术类译文曾发表于《芭莎艺术》、《艺术界》、《艺术与财经》等艺术媒体
译著《分殊正典——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写作》(原著者:Griselda Pollock),即将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主要活动
2015年策划展览“有意思”, 杭州西泠艺廊
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第二届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策展团队成员
2013年 “中法文化之春”交流相关活动策划
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弥漫”主题展  任策展助理
2010至今,撰写艺术评论并从事艺术翻译工作

预约方式

即日起至2016年2月27日17:00 请编辑信息:“KB+姓名+手机号码+EMAIL地址+人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约:
微信预约:发送至微信公众平台(m21art)
邮件预约:发送至minshengmuseum@21msms.com。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与您确认。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欲报从速!

交通指引

搭乘地铁人士可于13号线世博大道站4号口出站,步行即可抵达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