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阅览计划 第III期:从毡帐到云城——纤维艺术与建筑的时空之旅
时间:2015年10月25日 14:00
地点:上海1933老场坊311单元,1933当代艺术空间
支持: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
主讲嘉宾:任倢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对话嘉宾:彭武(高级建筑师,参数化设计资深专家,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团队中方负责人)
主持:李素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纤维艺术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这种植根于传统又颠覆了传统的艺术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当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与各个学科交相融合。在建筑领域,纤维艺术亦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贯穿了建筑发展的始终。从古老的毡帐,到室内的壁毯,从突破了传统形式的软雕塑,到自成一体的纤维建筑,纤维艺术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之间的紧密关联启发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和建筑师不懈研究,突破不止,也进一步模糊了当代艺术与建筑的边界。如今,纤维材料和软材料使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成为现实,并使两者的身份日趋接近,看似乌托邦式的异想,亦承载着发人深省的文化深意,这或许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又一个新起点。
本次1933阅/览计划第三期,我们邀请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专业博士任倢,基于自己对纤维艺术多年的研究和创作实践的经验,阐释纤维艺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革新意义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境遇。同时,我们还邀请到高级建筑师、参数化设计资深专家、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团队中方负责人彭武先生作为对话嘉宾,展开一次有关纤维艺术在过往发展中与建筑所产生的时空关系的对话。
主讲 — 任倢
艺术家;纤维艺术研究者,中国美院纤维艺术专业博士
1982年出生于上海。2014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毕业,获博士学位;论文《从社会秩序到文化含义:传统与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纤维艺术》以研究艺术史、艺术作品、文物、图像、工艺以及艺术家个案的实证方法,厘清了当代纤维艺术的起源,传统织物文化及其所折射出的社会秩序,当代纤维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多元化趋势。在理论研究之外,任倢同时是一位当代艺术创作的实践者。2007年至今,持续在上海、杭州的当代艺术机构参加了众多展览,其中包括1933当代艺术空间、Between ArtLab、M艺术空间、清影艺术空间、三尚当代艺术馆的展览等。个人项目《巡山》(2015,上海),个展《一天和另一天》(2013,杭州)。2015年参加上海当代艺术馆“图案真奇妙”项目。
任倢的创作材料常常来自日常生活中被视而不见的细小物件,其中包括一些灵活多变的软材料。艺术家说,“我被这些非常规的创作材料所吸引,仔细观察并且将它们以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和工艺重新整理、组织起来。通过这种形式,每一种微不足道的物料所组成的集合体超越了简单的各部分相加,产生新的节奏、隐喻和对话。”
对谈嘉宾 — 彭武
高级建筑师;参数化设计资深专家、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团队中方负责人
美国 Gensler 建筑设计事务所高级建筑师;参数化设计资深专家、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团队中方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主持 — 李素超
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佳士得学院艺术史专业及美国纽黑文大学管理学,获双硕士学位。2014年初加入台湾版《典藏》,现任《典藏》中国版编辑;此前任职于纽约佳士得和位于纽约的一家当代艺术画廊。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当代艺术及艺术媒体。
1933阅/览计划
“1933阅/览计划”是1933当代艺术空间新近发起的一项具有公益性质和文化研究价值的计划,致力于建立一个精心策划的艺术图书阅览室。“1933阅/览计划”旨在收纳反映当代艺术实践和思考的图书,面向公众和艺术实践者开放,为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研究者、学生等人士提供知识平台。在阅读体验之外,“1933阅/览计划”将围绕书籍与艺术创作开展系列活动和展览策划。
“1933阅/览计划”反思目前国内艺术图书资源欠缺和快印快销的模式,并对其作出回应。该计划从自身资源出发,收集整合艺术专业人士和艺术机构推荐及捐赠的当代艺术图书、画册和珍贵稀有资料等,搭建当代艺术领域的交流互动平台。“1933阅/览计划”将持续丰富其图书收藏,并接受艺术机构、出版团体、以及个人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