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兴

未有烛而后至——陈传兴摄影展

展览时间:2015年9月5日—10月4日

展览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荣幸带来艺术家陈传兴的摄影展《未有烛而后至》,将展出艺术家于1973-1978年间在台湾拍摄的149幅黑白与彩色照片,其中近一半的作品为首次展出。展览将于9月7日开幕。

“未有烛而后至”,引自《礼记·少仪》。原句为“其未有烛而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少年执烛立于暗夜长路等待未知陌生宾客,为迟到的赴宴者引路,指明位置,但不能指名。夜宴的主人向迟到的宾客介绍已在座者,少年默然倾听等待宾客入座后,重复等待和引路;此即“少仪”,少年成长仪式,礼与伦理关系的学习和实践:“少年尚未是迎纳宾客的主人,他只是延迟的伦理关系见证者。”

展览主要分为“芦洲”、“荒場:林家花园”、“悼亡”、“艋舺”、“花莲轮”、“蘭嶼:交通轮”、“兰屿”、“淡水”、“台北车站”、“子弟戏”、“戏班”、“坤旦”、“午后流浪艺人”、“复像”及“色”等十五组作品。随着这些作品,我们将回到四十年前,看到一位少年精神通过仪式的出发点。

1973-1974年的“芦洲”,是本次展览的序曲。当年,陈传兴以芦洲这个小镇的生活作为拍摄内容,呈现了小镇的变化。在记录那些日常情景时,艺术家已经体现出了其艺术实验性,他在写实照片上加蒙太奇拼贴,让日常生活场景有了一种超现实的意境。这也是艺术家第一次个展的作品,大多数作品和负片后因各种状况已被侵蚀弃置,本次展出的是当年残存的少数。

1976-1978年的“艋舺”,与其说陈传兴呈现的是夜市摊位上的孤离之光、华西街老餐厅里惨淡的光,不如说他更在意那围绕着背景与摄影者置身的黑暗,那个在移动中、难以固定下来的凝视位置。

1975-1978年的“子弟戏”、“坤旦”、“戏班”、“午后流浪艺人”系列,是艺术家记录的野台戏班与流浪艺人的生活。在作品里,我们不会看到太多的戏剧性场景与人性温馨的面孔,却会看到前台后台不分、阳台戏台互换、荒野与野台相互渗透的场所逻辑。这些照片中有着艺术家对戏班和流浪艺人等的关照。

陈传兴自1975年举办个展《芦洲浮生图》后不曾再举办个展,这些底片自拍摄以后即封入黑箱。本次展览所呈现的正是一场内在于时空跨域间的多重“观望”,展场将变成一架特殊的“时空装置”,取消了通常意义上的“摄影展”的位置。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四十年前艺术家已经在图像中呈现出的对戏剧、电影、绘画的美学审视,而艺术家则是个在暗夜长路上等待为陌生宾客照明的“执烛少年”。他并不言说,只在沉默中反身自照。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礼,也是一种隐而不发的伦理态度与哲学思考。

展览期间还将定期放映由艺术家监制及执导的文学电影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展览将持续至10月4日。

艺术家简介
陈传兴,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文化实验室创办人,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2012年获颁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拍摄纪录片包括有《移民》、《阿坤》、《郑在东》、《姚一苇口述史》,除了担任文学电影纪录片《在岛屿写作》第一系列总监製,并亲自执导《如雾起时─郑愁予》、《化城再来人─周梦蝶》。发表影像方面论文,其特出观点及论述,每每引起学者热烈回响。曾于2009年广州美术馆「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举办摄影群展、1975年于台北举办摄影个展《芦洲浮生图》。

民生现代美术馆参观信息:

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地铁3/4/10号线虹桥路站)
展览时间:周二至周日早十点至晚六点(每周一闭馆)
官方网站:www.minshengart.com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minshengartmuseum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minshengart
微信公众平台:MinshengArt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