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辑 中国现代陶艺专辑2(2001年)

学术主持:贾方舟 白明

主题:江波 白明 罗小平 夏德武 张晓莉 沛雪立 刘正 陆斌 左正尧 白磊

Issue No. 22 (2001)

Theme: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Ceramics Art 2

Academic Host: Jia Fangzhou, Bai Ming

A.T: Jiang Bo, Baiming, Luo Xiaoping, Xia Dewu, Zhang Xiaoli, Pei Xueli, Liu Zheng, Lu Fu, Zuo Zhengyao, Bai Lei

22

 

中国当代艺术格局
中的现代陶艺(序)
贾方舟

陶器既是一切艺术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困难的……这种艺术是如此地与本土文化上之各种需要密切不可分离,以致每一种民族的本土文化精神,都必然会在这种媒介中寻求它的表现。
一赫伯特·里德

有必要把现代陶艺纳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来加以讨论,其意义不仅在于确认它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地位,还在于它与中国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同一性。毫无疑问,中国现代陶艺自身也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陶艺界”绝不再是一个自足的天地。这是因为自它从传统陶艺中分离出来的那一天起,就已进入一个国际化的对话空间。陶艺家心里明白,他们是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中发言,如果不能从一个自足的天地中走出来,对当代文化作整体的关注,就很难使自己的作品进入当代语境之中。

应该说,现代陶艺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并不算长,而真正形成一定的气候和创作规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还是近几年的事。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把陶艺这一技艺性很强的艺术形态归人工艺美术范畴。在所有的艺术展示活动中,很少有陶艺的位置。即使偶然有所涉猎,也处在极为边缘的地位。因为在人们对于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分野并不清楚。虽然从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的延续,但在观念上和审美认知上,二者却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传统陶艺是历代陶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现代陶艺却是作为个体的陶艺家的独立创造。传统陶艺多是以实用为目的,工艺性很强且有着严格的技术分工和技术规范,因此,大大限制了创造主体的自由发挥,而现代陶艺恰恰是在这两点上与传统陶艺拉开了距离。它不仅在外观上改变了陶艺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在功能上改变了其实用目的,使之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使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因此,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以体现的却是·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宙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像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陶艺从传统陶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艺术“主干”上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现代陶艺虽然发展较晚,但在短短十几年中已涌现出一批具有独立品格且年富力强的陶艺家。这支新军的出现,使现代陶艺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格局中,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从本辑收入有限的几位陶艺家的作品即不难看出,他们在陶艺创作中已有很成熟的表现无论是在艺术观念上审美认知上,还是在创作心态上,都表现出作为一个分支”。在中国,现代陶艺虽然发展较晚,但在短短十几年中已涌现出一批具有独立品格且年富力强的陶艺家。这支新军的出现,使现代陶艺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格局中;,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从本辑收入有限的几位陶艺家的作品即不难看出,他们在陶艺创作中已有很成熟的表现。无论是在艺术观念上、审美认知上,还是在创作心态上都表现出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应有的素质。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些共同倾向:一、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对当代文化的整体关注;二,艺术家从个体出发,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及生命价值的思考;三,注重各自不同的感觉方式和表达方式,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四,对泥釉、水火这些构成陶艺的物质媒介的各种可能性的探索;五,对作为精神载体的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的不断完善。

由于这些陶艺家是在各自不同的探索方位上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理念,所以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差异。以夏德武和左正尧为例。夏是从自身体验出发进而走向宏观思考,并将他的思考在日、月、星辰这样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中展开―展开的方式是借助于人的头形结构(可以理解为从从自我出发)因为人的思维是无极的,大脑可以抵达任何一个用光年计算的距离;左正尧却是在平淡人生的衣食住行中发现了闪光的东西,在微不足道的琐碎生活中发现了可以浓墨重彩的内容。但无论他们对现存世界的关注点有多大差异最终都要通过同一媒介材料加以表现。外形的简括整一和局部处理的丰富多变是他们共有的特征。刘正和姜波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但各自的视角又有不同。如果说刘正的那些充满精神伤痛和扭曲的人体、那些充满悲剧性和沧桑感的柱式结构表达了一个当代艺术家对人类的灾难性经历的深切忧患和人文关怀,那么,姜波那些从生活的废弃物和工业垃圾中产生的灵感则反映了他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省和生存环境的担忧。同是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对生命价值的肯定,罗小平的感觉方式和表现方式又与众有别,他那些用泥片卷捏出的女人体,几乎荡平了语言的屏障,泥性特征完全消融在对肌肤的触摸与感觉之中,实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沛雪立和陆斌的可比性在于:他们都是结构主义者,都注重材料在结构过程中所产生的表现力。他们的不同之处是,沛雪立对材质的敏感促使他更精于对细节的微妙处理;而陆斌则注重大的结构关系和体量感。白磊和白明既是同胞兄弟,也是精于陶艺的同道。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种文雅的气质,都试图在形式语言和材料语言的纯粹性中呈现出本土文化的精神。相比之下,白磊的作品更倾注于不同材质本身的表现力,在一种类似建筑的结构中寻求时空的延伸而白明的艺术由于多年来是在架上绘画和陶艺中同时展开,所以两种样式间的相互融汇构成了他作品的基本格调。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陶艺家的作品不仅表明在现代条件下传统陶艺在形态上的转换更表明作为个体的现代人(陶艺家)在本土文化|中重新获得了一种精神诉求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一种选择即在全球化的趋同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独立品格,如何发掘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自身的不懈探索开辟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中国是一个具有八千年烧造史的陶艺大国,历代陶工们所创造的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文化中·份独特而宝贵的遗产。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超卓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正是现代陶艺家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诚如里德所说“这种艺术是如此地与本土文化上之各种需要密切不可分离以致每一种民族的本土文化精神,都必然会在这种媒介中寻求它的表现”可以说中国年轻的陶艺家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他们脚下得天独厚的文化根基是多么有利于他们的发展,问题只在于如何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基盘之上才有可能再造一个陶艺大国的辉煌。

在今天,陶艺已经成为一种自由创造的理想方式。因此,它不仅是为陶艺家所独享的艺术天地,也是其他艺术家所向往并随时准备一试的场所。许多著名中外艺术家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这足以证明现代陶艺自身所具有的魅力,证明现代陶艺在新世纪的中国将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前景。

2000年12月15日
于北京上苑三径居

(本文发表于2001年《美术文献》总第22期)